首页 / 生活日常 / 伤寒杂病论序原文及译文及注释医古文(伤寒杂病之奠论)

伤寒杂病论序原文及译文及注释医古文(伤寒杂病之奠论)

2023-12-19生活日常阅读 4018

伤寒杂病之奠论

序:伤寒之疾,久矣其传矣,其致病之因,何以然哉?其病机之妙,何以究也?其有疗之理,何以立也?是以余仰天而叹曰:“愿上帝以余之微躯,翼戴于先师之灵光者,庶闻其哲言,见其至道,而远导斯疾之祸,以赴终南之会,庶几欣欣焉若有以乎!”故乃是书之东篇也。

原文:伤寒之为病,可知其始发于夏时也,阳气旺盛,则阴气弱,以致感受于湿邪之气,非一人之所染也。嗜酸嗜苦,汗出恶风。……然后心下痞硬,口噤不能言,心中如蛔虫结,腹中如扭,两胁骨强不可转侧,恶心呕吐,传为肝胆病。春秋之间,暴发以为壮烈;冬春之际,则为疫病。故曰:“春温则肝先受病,夏湿则脾为病主,秋燥则肺先受邪,冬寒则肾先受病。”至于百病相薄,则以肝脾为纲,标本明确也。以酒糟鼻炎、内伤、萎黄之属为治本,此之为病,无不得从寒香,忍辛须存艾芸之理也。

译文及注释:伤寒这种疾病的发病时期,一般都是在夏天。因为阳气旺盛,阴气相对较弱,所以人们容易感受到湿邪之气,而且不只一个人容易染上。患者会嗜酸嗜苦,出汗多,胃口差,口干喉痛等症状。接着,就会感到难受的疼痛,在腹部和胃里感到像蛔虫结的感觉,腰痛难忍,肝胆受损,也会有呕吐的表现。伤寒的发病时间在春天和秋天比较多,而冬天和春天便很容易得病。因此,称之为“春温则肝先受病,夏湿则脾为病主,秋燥则肺先受邪,冬寒则肾先受病”。总的来说,各种疾病相互影响,但以肝脾为治疗的重点,诊断和治疗要明确。所以说治疗伤寒、酒糟鼻炎、内伤、萎黄等疾病时,应该以寒香、辛辣、艾草、芸香等为主要的治疗手段。

伤寒杂病论序原文及译文及注释医古文(伤寒杂病之奠论)

结论:《伤寒杂病论》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,由东汉末期张仲景所撰写。书中立足于医学实践,学承《黄帝内经》和《难经》,概括了许多疾病的诊疗,对中医药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其中《伤寒论》以夫·妻二式和六经辨证论治为特点,归纳总结了数百种疾病的特点分析和治疗方法。这项工作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与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为人们抗击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。我们应该吸取古代医学经验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,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。

伤寒杂病论序原文及译文及注释医古文(伤寒杂病之奠论)

全部评论(0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