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江红原文秋瑾(秋瑾与满江红)
秋瑾与满江红
秋瑾,字秋寒,号菊隐,是清末民主女杰。她生于1868年,逝于1907年,仅活了短短39年的时间。然而,在这个短暂的人生中,她却是一位光芒四射的女性,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奉献了终生。在她的一生中,有这样一首歌曲,曾流传于整个中国的大江南北,那就是《满江红》。
《满江红》的历史背景
《满江红》是一首清军兴亡之歌。曲调简单动听,歌词凄婉悲壮,是一首扼住人心的民歌。这首歌最早传唱于清朝末年,当时清王朝已经岌岌可危,国力衰弱,四面楚歌。而作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将领之一的左宗棠,则借助《满江红》一曲,为自己抬高声望,同时也企图在全国各地播撒乐观情绪,维护朝廷权威。
秋瑾与《满江红》
因母亲过早去世,秋瑾从小生活在父亲和哥哥的庇佑下。她自幼聪明伶俐,善于文学。自咸丰七年以来,她便常在家乡与各位经义书生一起商讨国家大事,更邀集当地妇女爱国者知心交流。秋瑾自幼便痴迷于传统文化, 但亦融合了不少西方思想。特别是经过受洋务派思想的影响,她认为除了自我奋斗外,也应当寄希望于通过改革,推动国家进步与民主,认为女子参预公事是必须的,积极组织了女子革命组织蜚沉社。
然而,秋瑾在切身体验到清政府的腐败与穷困以后,她对清廷对国家的损害不断深入,意识到中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确立起独立的立足点。1903年4 月9 日,她率领着“光复会”发动了震惊人心的惠州起义,史称“惠州起义”,秋瑾刻意编写了大量革命刊物,文字流畅华丽,意义深刻,语言让人信服,其中理论最为严密的就是其所著述的《湘莲日报》。而在她的行动中,也透露了对《满江红》的再度演绎。她把歌词重新整理,并用锐利的笔调串联起来,使得原本是为官员演唱的舞曲变成了民间宣传的忠魂曲,更重要的是,秋瑾在这里面,不再惋惜悲伤,而是透露着强烈的悲壮义气。
结语
《满江红》在当时主要是将中外人才一起表达对清王朝的支持。而秋瑾用音乐的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,并且在她的翻唱下,这首歌的意义更形深远。秋瑾用实际行动与歌曲传唱,探求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,一生倾心奋斗,大有热血青年的担当。作为一代爱国者,她为中华之崛起而牺牲的,是最宝贵的财富,她所留下来的历史记载也会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