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别称20个(重阳节曾今有个传统)
重阳节曾今有个传统
重阳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又称为“重九节”,属于秋季的传统节日之一。中秋、端午和重阳被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。而在历史长河中,重阳节也有许多别称,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称呼吧。
一、重阳节
首先,我们来说一下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称——“重阳”,这个称呼在历史上可追溯到唐朝。由于长久以来,重阳节都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行,恰逢秋高气爽、鲜果飘香之时,因而被定为登高赏秋、祭祖避灾的节日。
二、重九节
重九节,与“重阳”一词意义相同,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称呼。以数字表示的节日名称较为特别,实际上许多古老文化中都存在数字符号的运用,例如古印度的“八纳”,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八个阶段。
三、九九重阳节
九九重阳节,是唐朝时期一位诗人的创作,将“重阳节”和数字“九”进行了组合,使节日名称更加富有韵味。同时,“九”在中华文化中也极具象征意义,代表着长久、拜祭、祈福等。
四、老人节
老人节,是近年来国内普及的一种称呼。由于“九”在汉字中与“长寿”谐音,因此在重阳节期间,有许多年长者会聚集在一起,通过登高等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。实际上,在日本等国家中,“敬老节”也是在秋季举行的,与重阳节有许多相似之处。
五、菊花节
菊花节,是指在重阳节期间举行的,与赏菊有关的活动。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,代表着高雅、悠久和坚韧。在重阳节期间,许多人会到花展、赏花等地方,来感受菊花的妙处。
六、避寒节
避寒节,是与重阳节的气候特点有关的一种称呼。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,由于中国北方的冬季较为寒冷,因此这一节日也被视为是中国北方“避寒”的节日之一。许多地方会从九月初一开始进行“避寒”的准备,例如制作羊肉、煮“老火汤”等。
以上只是重阳节的一小部分别称,不过这些名称都与这个深受中国老百姓热爱的传统节日不可分割。无论是在哪个地方,重阳节这一天都是家人团圆、祭祖、赏秋的好日子。所以,让我们共同珍惜这种传统文化,将其传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