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物候有关的农业谚语(农时与农语)
农时与农语
丰谷与赤水
物候是古老农耕技术的产物,也是人类长期观察自然、研究生态的一个重要成果。在以前的农耕社会,很多耕作操作都以物候为依据,如何“以时制宜”便成了农民们耕田的基本准则。物候所表现的是自然界和农业生产的联系,倘若不掌握好物候变化规律,种植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,例如冻害、灾害和收成不佳。因此,很早以前就形成了各种与物候有关的农业谚语,其中最著名的便是“丰年不由地,闰月不论润”这句话,意思是说丰年不全是凭借地力,而是要看气候和地势两方面的因素,而有时更需要凭借农民的勤劳和智慧。
红蚜啃毛豆,白蚜害菜心
在农业生产过程中,常见的害虫莫过于“蚜虫”了。蚜虫最主要的破坏是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萎黄、枯干等人工损失,严重时会导致减产或绝收。在这个过程中,蚜虫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也会导致它们的危害程度差异,因而针对不同的蚜虫要有针对性的对策。所谓“红蚜啃毛豆,白蚜害菜心”这句谚语就讲述了这个道理。研究表明,红蚜是对豆类的害虫,而白蚜则喜欢袭击白菜、芹菜等蔬菜,这或许是因为两种害虫的“口味”偏向有所不同。因此,农业生产中要分类对待蚜虫,并采取具体措施进行防治。
梅天豆火,草木皆兴;芒种雨施,枝叶茂盛
在中国古代,季节之间划分比较明确,如芒种、夏至、处暑等等。人们就以节令来指导农业生产。例如“梅雨豆火”,就是指夏季暴雨过后,天气酷热,此时正好是豆类作物的生长旺季,很容易出现病虫害。而“草木皆兴”则告诉我们要多加注意灌溉和通风,保证豆类作物健康生长。另外,芒种时天气已经很热,土地也较为干燥,应该注意水分补给。当芒种时节下雨的话,这对于许多作物都是一种福利,可以促进植物生长,激发它们的生长潜力。
结语
总体来说,物候与农业紧密相关,农业生产也不能离开物候不谈。这与科技进步无法替代的地位类似,很多实践证明,除了技术和科学的应用,农民的经验也同样重要,农业谚语就是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。